清晨,緩步來到東坡礦石矸山上,放眼望去,川道中美麗的礦區(qū)盡收眼底。在工業(yè)廣場西部是礦供應科的坑木廠,檢修好的液壓支架擺放的整整齊齊,特別醒目。這些支架,撐起了東坡人四十年的希望和夢想,這些支架,向人們訴說著東坡礦四十年不平凡的滄桑歲月……
煤校畢業(yè)后,我被分配到了東坡礦,因為我學的專業(yè)是綜采,就被分到礦采五區(qū)當了一名見習技術員。當時東坡礦有五個采煤區(qū)隊,采五區(qū)就是剛剛組建兩年的綜采隊,也是唯一的一支綜采隊。剛上班沒有幾天,就有位工人問我:你是不是局里或者礦上有啥關系,怎么剛來就分到了采五區(qū)?我說我學的就是這個專業(yè),分到采五區(qū)很正常呀。他滿臉的狐疑,不相信我的話。對于他的狐疑,我能理解;因為我是學綜采的,了解綜采,知道很多人都想盡辦法進綜采隊。不過聽了他的話,我感覺自己很幸運,心中不禁生出了一縷自豪:我是一名綜采人!
綜合機械化采煤的發(fā)展,到現(xiàn)在也只有半個多世紀。1954年英國人安裝了世界上第一個綜合機械化采煤工作面,這是世界煤炭開采技術的一次革命,從此揭開了世界采煤史的新篇章。綜采主要有三大優(yōu)點,一是安全,這是綜采最大的優(yōu)點,液壓支架的使用從根本上解決了頂板支護問題,是煤礦的一項本質安全技術;二是工人勞動強度低;三是產量高,效益好。所以,綜采從誕生起,就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,在世界各地迅速發(fā)展。山西省大同礦務局是我國上綜采比較早的局,煤校學習期間我們到大同局十二礦實習,下井參觀了他們的綜采工作面,看著整齊的液壓支架、飛旋的采煤機滾筒,同學們心中都有一種激動。帶我們下井的工人師傅告訴我們,綜采隊是礦上的重要單位,好多人都找關系托門路進綜采隊,原因是工作環(huán)境比較安全,工資比較高。了解了大同局的情況,也就能理解東坡人為什么爭著進綜采隊的渴望。當時我們全局也只有三套綜采的,陳家山一套,金華山一套和東坡礦 一套。
上世紀七十年代,我國開始引進外國成套綜采設備,1975年東坡人以敏銳的眼光,也引進了一套英國綜采設備,遺憾的是設備在井下只運轉了兩三個月,就回收升井了。首次引進的綜采最終以失敗告終。失敗的原因不是英國綜采設備不好,也不是我們不會使用設備。當時人們對綜采的認識欠缺、不到位。東坡礦引進的是垛式支架,而煤層頂板又是比較破碎的頂板,垛式支架適宜于堅硬頂板,不適宜破碎頂板;因此,失敗是必然的。雖然引進沒有成功,但它卻體現(xiàn)出了東坡人敏銳的眼光,超人的膽識,敢為人先的一種強悍精神。綜采暫時告別了東坡,但東坡人仍然懷揣著自己的綜采夢,從未放棄。1988年東坡礦進行了改擴建,年生產能力由45萬噸增加到90萬噸。此次改擴建規(guī)劃中一項重要內容,在悄然地描繪著東坡的宏偉藍圖,就是上一套綜采設備。經過改擴建的逐步實施,東坡礦順利地引進了一套適合破碎頂板的波蘭掩護式液壓支架,在東坡綜采隊,經過井下試生產一舉成功。東坡人的綜采夢終于實現(xiàn)。
我剛上班時,礦機關門前掛著一條橫幅,“綜采保全礦,全礦保綜采”。 這是東坡人的一種共識。礦井上綜采后,綜采隊承擔著全礦的大部分產量,綜采生產任務完成了,全礦生產任務就有了保證。為了保綜采,不惜從人力、工資、材料、配件全力支持綜采,綜采成了全礦生產工作的圓心。綜采工作面設備一旦出現(xiàn)問題,影響生產,礦領導親自在調度室坐鎮(zhèn)指揮,井下有專車專人將配件及時運送到工作面。那緊張的氣氛,就像戰(zhàn)場上打仗一樣,一分一秒也不能丟。有時候工人井下澇點加班,招待所就做好飯菜送到工作面。工作面出現(xiàn)地質變化生產困難時,礦上立即成立工作組進駐綜采隊,組織一、二線職工支援綜采隊,幫助綜采隊解決困難,鼓舞職工士氣。綜采隊完成生產任務又創(chuàng)新高產,黨政工團敲鑼打鼓送賀信,送茶送煙,送祝福送溫暖,大大地振奮了綜采隊干群的斗志。
綜采隊不僅有好的班子,好的職工隊伍,主要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,好的管理制度至今仍在執(zhí)行。每位干部每天堅持參加班前會,每天必須參加碰頭會。工作面狠抓工程質量,堅持正規(guī)循環(huán)作業(yè),向質量要產量,以質量保產量。為了減小影響,材料員晚上不回家,睡在區(qū)隊的辦公室。經過綜采隊干群的努力,干部管理素質、職工的操作技能迅速提高,月產量由開始的3萬多噸,逐漸攀升到7萬噸之多。
全礦職工家屬心里裝著綜采,關注綜采,情系綜采,綜采成了東坡醒目的亮點,全礦一心保綜采,綜采全力保全礦。眾望所歸,綜采一度創(chuàng)下了最高月產5.02萬噸,年產50.6萬噸的高產紀錄,創(chuàng)下了職工收入最高紀錄,也先后涌現(xiàn)出了像徐治國那樣的礦山猛士,省級勞模宋戰(zhàn)宏等等先進人物。
為了充分發(fā)揮綜采機械化準備的優(yōu)勢,東坡人積極走科技興礦路,從源頭抓起,在綜采工作面設計上下功夫。根據井下地質條件,采用當時最新設計理念,設計了511、512跨中巷、508、506跨上山長距離連續(xù)推采工作面。其中508工作面分三期回采,走向連續(xù)推采長度近3000米。
2004年礦井東二擴大區(qū)采完關閉,接續(xù)采區(qū)是南翼采區(qū)。南翼采區(qū)煤層頂板比東二擴大區(qū)更為破碎。劉水利副局長當時是礦長,在他的主持下,經過論證準備再上一套綜采。在礦務局的大力支持下,東坡礦在506工作面又上了一套國產綜采設備。506工作面上綜采第一個月就生產原煤四萬三千多噸,充分顯示了機械化的威力。東坡礦從此甩掉了高檔和炮采,有了兩套綜采,采煤機械化程度達到了100%。礦井的生產水平也上了新臺階,具備了上百萬的條件。2005年上級單位核定東坡礦年生產能力為105萬噸。東坡礦從此走入了百萬噸礦井的行列,走入了現(xiàn)代化礦井的行列。
四十春秋路,崢嶸歲月稠。東坡礦的四十年,是我國煤炭技術發(fā)展的一個縮影;東坡礦的四十年,有坎坷,也有輝煌,是東坡人奮進、創(chuàng)新的歷程。如今東坡礦像人生一樣步入了中年,今后的路會更艱辛,相信東坡人會走的更遠、更好。
(作者系東坡礦副總工程師)
編輯:劉孝文